物流知识

危险品运输之痛,红线之上的危机如何管

发布时间:2022-07-26 14:12:13

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,从2013年以来,国内已经发生了五次,每次均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。危险品运输,是一种特殊货品运输,不仅要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,严防超载、超速等危及行车安全情况的发生,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,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,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,而其危机一直都潜藏在各个环节中,稍有不慎,一旦事故发生,造成的伤害巨大。那么,危险品运输之痛--红线之上的危机究竟如何管控,安全之门如何守住?老廖要说,上有政策,下需实做;文之以严,行之有度;意识为先,管控随行;手段强化,技术为王;上有政策,下需实做;国家在危险品相关方面的政策条例,已涵盖危险品的六大环节,包括生产、仓储、运输、使用、销售和处置,且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和强化,这里面的重点在于企业对自身的修养是否到位,对政策的对标落地是否自觉。文之以严,行之有度在政策的制订上,需要与其他交通运输的红线高度区分,以更高标准,高要求明确危险品运输所需达到的能力和资质,拉升自我约束和监管底线,重要的是勿留有打擦边球的宽松余地,提高行业监管力度和企业运营章法的最低尺度,杜绝沿用甚至直接套用普通货物的操作模式。

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,从2013年以来,国内已经发生了五次,每次均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。


危险品运输,是一种特殊货品运输,不仅要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,严防超载、超速等危及行车安全情况的发生,


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,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,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,


而其危机一直都潜藏在各个环节中,稍有不慎,一旦事故发生,造成的伤害巨大。


那么,危险品运输之痛--红线之上的危机究竟如何管控,安全之门如何守住?


老廖要说,


上有政策,下需实做;文之以严,行之有度;意识为先,管控随行;手段强化,技术为王;


上有政策,下需实做;


国家在危险品相关方面的政策条例,已涵盖危险品的六大环节,


包括生产、仓储、运输、使用、销售和处置,且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和强化,


这里面的重点在于企业对自身的修养是否到位,对政策的对标落地是否自觉。


文之以严,行之有度


在政策的制订上,需要与其他交通运输的红线高度区分,


以更高标准,高要求明确危险品运输所需达到的能力和资质,


拉升自我约束和监管底线,重要的是勿留有打擦边球的宽松余地,


提高行业监管力度和企业运营章法的最低尺度,杜绝沿用甚至直接套用普通货物的操作模式。


意识为先,管控随后;


如前面所言,危险品运输是一个特殊性货品运输行业,其生产、仓储、运输、使用、销售、处置六大环节,每一环节都存在风险,


那么,就非常有必要的落地一个全员意识问题,从从业人员到广大群众,都应该有一个相关危机意识和遇险处理意识,


而不是像这次事件发生中,某些吃瓜群众还在危险中围观。


有了基本意识,才有管控实施的空间。


手段强化,技术为王;


有人的地方,就有江湖。行政管理毕竟只是行政管理,将在外,受不受君命是另一回事。


因此,监管强化手段,还是得靠物联网技术。


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目的是进行行为监控和行为辅助判断,降低管理难度和提升管理效率。


这种行为即可以是物体的自身状态,也可以是人员的操作行为。


人是活的,设备是死的,但它带给你的数据是真实的。


那该用什么样的管理与技术手段?怎么用?


老廖带着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。


危险品危险在哪?


危险品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,包括电池、打火机、烟花爆竹、火药、白色粉末药品、某些化学物品等。


不同危险品运输使用的车辆有所不同、运输条件也不相同,唯一相同的是,


一旦出了事故,就有燃烧、爆炸、毒性物体泄漏、强腐蚀性液体泄漏的危害,


不可否认的,这些都对生命、经济、环境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。


一般都有哪些原因引起?


我们看个视频(请朋友在WIFI下观看,流量土豪随意)。


老廖归纳了一下会产生爆炸的原因:


第一,过量充装


内部充装液体过多,导致在温度变化过程中,因液体膨胀产生过大的压力,一旦超过罐体的承载上限就会产生爆炸;


第二,高温烘烤


不论内部是否满装,如果车辆罐体持续受到外部高温烘烤,导致内部液体沸腾而产生高压,容器材质的抗拉程度会急剧下降,继而产生爆炸;


第三,机械碰撞


机械碰撞有可能会导致内部压力不平衡,也会引发爆炸;


第四,容器缺陷


如焊接不到位、容器本身存在裂缝造成气体泄漏,会导致爆炸;腐蚀等严重导致容器材质强度下降,出现裂缝时,也可能会引起爆炸;


第五,静电


车辆在行驶过程中,会不断的产生静电,如果不能及时将过程中积累的静电导流,一旦出现燃爆性气体,也会引起爆炸。


我们再来归纳一下里面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根源:


液位过高,压力增大,失压爆炸;--人为操作因素,未按标准执行;


外部温度过高,导致内部高压爆炸;--环境影响,缺失人为判断环节;


碰撞引起爆炸;--司机驾驶行为、车辆异常导致碰撞等发生;


容器存在裂缝,导致气体泄漏,失压爆炸;--缺失人为判断环节;


腐蚀导致裂缝,失压爆炸;--缺失人为判断环节;


防静电措施不足,静电过多引发爆炸--缺失人为判断环节。


一把辛酸一把泪说完前面,重头戏要来了,


到底怎么利用技术?


我们从人、车、货的角度来讨论。


其实从前面也可以看出,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人的操作或管理不当,区分在于是直接还是间接引爆了危害。


我们技术的落足点,从直接因素考虑,辅以行政管理手段。


1、人的角度


最直接的,就是司机的驾驶行为不当,导致车祸,进而引发爆炸。


例如,


超速行驶,危险品运输,在高速路最高时速不可超过80迈,转弯过程一般控制在30迈;


而疲劳驾驶、分心驾驶、违规变道等也都是高危行为;


针对此类司机行为,行为上有专用的一类设备进行监管--主动安全设备,


通过一系列技术算法的结合应用,对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和控制,


通过长期的驾驶行为分析,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建议和强化考核,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。


通过DSM摄像头对司机人脸的监控,判断有无疲劳、分心驾驶;


通过前向ADAS摄像头,判断有无违规变道、压线行为、结合激光雷达可判断前车距离及过近预警报警;


通过后视和侧视摄像头、超声波,进行盲区物体过近预警判断;


后装的设备基本上只有判断和报警功能,车厂前装设备,还可与行车电脑连接,对车辆做一些辅助性控制。


2、车的角度


如果车况有问题,如刹车、方向盘等,也会引发危险,但这些有行车电脑判断,报警提醒,在有异常的状态下不允许发车。


如果在CAN总线协议对接上有所突破,则可通过TBOX类的设备实现数据上报。


不过,国内的商用车厂在一些CAN核心数据上多少都有自己的保密性,TBOX不容易获取全部所需。


在静电问题上,则可在每次出车前,检查导静电拖地带是否正常;


罐体内壁或裂缝等异常问题,在每五年的车辆全面年审检验环节中有所涉及,


但重点在于,如何控制这五年间隔中内部罐体隐患。


因此,需要独立施加外部技术监控的方面是,罐体异常和胎压异常。


罐体异常


裂缝问题,可考虑由企业内部进行,


年度定期按相关标准,对罐体内壁厚度一致性及裂缝情况进行检查,技术手段包括不限于射线、磁粉、渗透、压力测试等方式。


胎压异常


胎压异常是引发爆胎最大的原因之一,而爆胎则是引起车祸的原因,


所以越是危险的物品运输,就越需要强化胎压监测。


行业上的胎压监测一般使用射频无线标签,安装在车轮骨或气门芯上,通过内置的气压传感器,实时传输当前轮胎胎内压力值。


3、货的角度


从货的角度来说技术应用,并不是指运输的液体本身品质出了什么问题,


而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,带来液体的变化,


通过对液体自身的状态检测或是环境检测,更能有效判断,提前知晓问题和危险的到来。


例如装液过高、内部压力变化。


装液过高


通过安装液位传感器或是超声波,实时检测当前液位高度,可有效将风险杜绝在装液环节中。


压力变化


压力变化的主要发生来源于以下方面:


碰撞、阀门或罐体壁受损漏气、外温致罐体受热液体沸腾。


碰撞前面提到了通过改善驾驶行为进行控制风险的发生。不过,碰撞部位一旦发生在罐体,基本上就没有如果的份了。


只要是漏气,内部一定会减压,因此,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内部压力的变化,


而在阀门、人孔处,可以结合气体检测传感器共同判断是否存在泄漏异常;


外部温度问题,可再结合外部温度传感器判断罐体温度是否达到临界值,


当温度即将到达临界值时,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

以上的技术应用,目的主要是控制、规避、降低已知风险的发生概率,在发生前,能尽可能早的做处理。


但当危险已经发生,周边的生命如何保障?


像这次的视频中那样,发生强烈泄漏时,还有人在附近拍视频、发感叹,而不是及时避开危险。


老廖想到了火警、防空警报。


当危险发生时,可以由司机人为操作按钮,或是碰撞发生时,通过传感器判断,自动发出高音警报,警示周边人群远离。


这种提示音,则需要能像119的提示音一样,全国统一规范下来,并加以宣传、认知。


4、写在最后


生命可贵,且行且珍惜。愿逝者安息,伤者早日康复。


希望我们拥有技术的同时,也能更好的利用技术,更应该能认知技术,提前用技术服务于自己。


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作者:老廖